知識與技術需要良好的心態來駕馭,富有知識而不具備心態,猶如小朋友開大車,發揮不了工具的同時還可能鑄下大錯。在這本書當中作者沒有要談宏大的財務知識、技術,而是談論一位投資人須具備的心態。
1. 終極目標: 財務自由
作者認為人生的終極目標,便是自由地過生活,在想要的時間、與想要的人、做想做的事,充分掌握生活的選擇權。每個人想要的自由不同,因此具體的財務標準也不同,「隨心所欲」過生活的上下限可以非常高。你呢? 你想過的生活是如何的?
2. 策略: 在投資市場中持續存活
如何達成財務自由? 撇除暴發戶特例,最大的武器便是複利,作者形容為世界第七大奇蹟。複利觸發的條件簡單又深刻,你只需要穩定、持續地投入市場。複利的效果是指數成長,巴菲特85歲淨資產有 845 億美元,其中有 815 億是 65 歲後累積。給複力越多時間會帶來越驚人的效果,非必要不打斷。
可能有人覺得,就這? 策略那麼簡單的嗎? 是,策略本身簡單,但不打斷複利,持續投資遠比想像困難。有多少人是完全沒暫停過定期定額呢?沒有將股票拋售作為生活周轉的呢? 更何況世事難料,歷史上有許多黑天鵝無法預測且帶有重大影響,金融風暴、網路泡沫、新冠疫情、俄烏戰爭等等,能否在這種情況下繼續穩定投資而不被影響就是關鍵分水嶺,就像拿破崙對天才的定義「當眾人失去理性時仍能保持冷靜」,而這需仰賴平時一系列的戰術部屬。
3. 戰術: 建構保護傘
養兵千日,用在一時。透過平時部屬一系列戰術,確保自己在極端與意外狀況下可以持續活在市場,避免你打斷你的複利寶寶。
保有安全現金水位,或稱為緊急備用金
多存錢,存錢不需要理由,黑天鵝來也沒有理由。現金的優點是流動性,流動意味著方便應付任何不預期的狀況、意外支出,保持彈性與選擇,避免在危急時刻被迫做出決定(在錯的時間拋售你的股票)、提早從投資市場中畢業一鞠躬。
凡事預留犯錯空間
做替代計畫: 計畫也許很完美,但當錯誤發生時,你的替代計畫是甚麼? 事先思考並準備好它,避免單點故障發生。這項建議適用於任何領域,而套用到投資上,當你想 all in 單一個股時,最好先想一下他暴掉時你的計劃是甚麼?
不玩沒有犯錯空間的遊戲: 承上,如果你想不出出錯時的替代方案,那你就是在玩一場「沒有犯錯空間的遊戲」。最經典就像俄羅斯輪盤,輪流看誰遇到不長眼的子彈,中獎就是人生結束。我們應該熱愛冒險,但同時要遠離毀滅,不要嘗試無法承受的風險,即使機率再小都應該避免。到這邊你可能會決定不 all in 了。
睡得著理論
是否曾因為某項財務決策,讓你在夜晚時焦慮地睡不著? 那可能代表著超出你承受能力。能讓你每晚睡得安穩的投資方式,就是適合你的投資方式,畢竟我們的目標是「長期的存活於投資市場」,長期睡不好可不是好事。常見的一種困難是達到目標價後停止追逐,這往往是大多數人睡不好的原因。
策略避免走向極端
世間唯一不變的是人會變,你20歲時對人生的想法不一定會持續到50歲。而當觀念改變,你就需要調整,當初的策略愈極端,調整就會愈痛苦。例如20歲時是YOLO類型,提倡零存款享受當下,不婚不生瀟灑一生,然而當你 50 歲突然遇到這輩子的真愛,想浪子回頭享受安定時,路途會加倍辛苦。建議保持有彈性的策略。